聚能做強核心,擴大對外投射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下一階段的思考
- 發布時間:2021-11-18 09:52:48
- 來源:中宏網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國家戰略三年以來,帶來了許多積極的變化。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塑造高品質生活、實施高效能治理等領域取得豐碩成果。但目前跨行政區域的努力更多的是在于政策、基礎設施等的協調、磨合,實質性的示范作用以及對全局的帶動效應仍需進一步顯現。
面對國內發展的成長階段和國際形勢的嚴峻轉化,長三角地區任重道遠,要主動做出全局性謀劃。對此,建議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下一階段,進一步對內聚能做強核心,擴大對外投射。
一、進一步聚能做強核心
1、整體謀劃,加快系統性戰略布局
不同于京津冀協同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是一種更為緊密的組織關系,應當有相應的具備一定約束力的管理體系和政治架構,以形成合力統籌實現更高的戰略定位。
目前的模式是以重點項目作為推動一體化發展的切入口,如啟動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啟動核心區域的水鄉客廳重點項目建設。
下一階段應進一步強化對于長三角地區系統化戰略布局的思考,以突破行政區劃壁壘和體制機制掣肘,探索“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的制度創新。在制定我國第一部跨省域的規劃建設導則的基礎上,設立管理局,對長三角進行統一的戰略規劃、用地規劃、人口與產業發展規劃,并對港口、機場、鐵路、高速公路等戰略性基礎設施資源進行統籌改革和發展。
2、龍頭引領,充分發揮上海的溢出效應
長三角具備最佳的全球經濟核心節點的培育潛能。核心區上海市地緣經濟上處于中國經濟最為發達的沿海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的交匯處,和傳統東亞經濟的中心;而浦東新區則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標桿,承擔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新戰略使命。
但不論是浦東還是上海,都面臨嚴重的發展瓶頸。浦東的建設用地和人口幾乎沒有成長的空間;上海的空間資源過于局促,在中國四個直轄市中轄域面積最小。
目前上海所承擔的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科創五大中心使命,不僅是長三角也是全國下一階段發展的命脈所在。對人口、土地、立法作出有想象力的回應,釋放上海的發展瓶頸,進一步強化上海的帶動作用,及早主動謀劃、培育全球超級經濟支點有著全局意義。
二、進一步擴大對外投射
1、引領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倡議
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圈和發展的領頭羊,國家對長三角地區的發展寄予厚望,2018年在與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有所重疊的基礎上,提出了長三角一體化。因此,長三角肩負的使命在于發揮對全國的示范引領作用,推動長江經濟帶成為中國宏觀經濟發展格局的脊柱,并借力“一帶一路”海陸接駁口的戰略優勢,進一步擴大對東北亞以及東南亞的輻射能力,將區域性的經濟中心提升為具備全球支配地位的戰略支點。
2、橫貫東西,激發沿江發展動能
長三角是踐行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實踐地,要積極發揮對內垂范作用,向西帶動長江經濟帶中上游地區發展。
一方面,長三角的資金、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要向中上游地區有序轉移,留住產業鏈關鍵環節,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增加高品質產品有效供給。
另一方面,長三角要發揮試驗田優勢,建立更加有效的一體化體制機制,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建設人民城市、實現共同富裕的探索和經驗分享。
3、拓展南北,強化沿海發展方向
長三角地區有對接太平洋與亞洲大陸海量物流的要求,應當整合更多的港口和更長的海岸線,建立港口網絡體系,形成整體大于個體之和的效應。為此,長三角的沿海地區需要加入更多的城市,增加其海岸線的延展度。
經各方努力,溫州在2019年12月公布的《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中正式成為第27個長三角中心區城市,有效延長了長三角地區南向的海岸線,為長三角地區實現更大范圍的輻射提供了重要的戰略支點,這也為浙江省及溫州市帶來了新的重大機遇。
同樣,江蘇北部的連云港也應爭取盡早地加入長三角中心區。連云港是“一帶一路”的交匯點和新亞歐大陸橋的起點,圍繞港口不斷深化展開從“交匯點”到“強支點”的建設,構建起環太平洋、中亞、歐洲國際物流運輸體系。納入連云港,將進一步延長長三角地區北向的海岸線,形成蘇北對接山東、浙南銜接福建的格局,建設一條帶動中國新時期經濟穩健成長的“黃金海岸”。
中國下一階段的發展,仍需牢牢把握以經濟為主軸,做大做強,充分發揮長三角地區多年形成的基礎和人才、國際化等發展經驗的優勢,真正成為中國發展的戰略龍頭。【作者:吳越,浙江大學建筑與城市發展國際研究中心主任】